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智驾能否超越人类驾驶水平,华为智驾配合激光雷达能做到吗?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张晓宇在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对华为智驾系统进行了一番评价。

其称:

MDC 610的稠密算力200TOPS相比特斯拉72TOPS*2的周密算力,带来的机会是在大模型更小延时的能力;从当前华为的前融合BEV+GOD方案来看,也在为数据的采集和闭环做好了准备,华为通过规则的精细化打磨,在端到端的范式下起到了兜底的作用;华为选择激光雷达加上不同传感器的组合方案,实现全环境感知能力,保证在各种场景下都有远超人类的智驾安全性。

评价很高但不奇怪,因为阿维塔品牌是长安汽车和华为公司合作的品牌,并且与问界、智界等品牌不同,阿维塔品牌由长安汽车主导。华为智驾系统的算力与特斯拉相比是如何的结果并不重要,重点是华为智驾真的能在全场景中实现远超人类驾驶的安全性吗?

如果只讲算力的话,人脑“全开”的算力可以接近5000TOPS。

当然人脑不能“全开”,可是只对比数据或只强调数据也不妨拿来一比。

然而最重要的不是人脑和电脑的算力差异,而是电脑算力全开的耗电量还是比较夸张的;同时即便人工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像人脑一样的做到“事件驱动”,然而电脑依然会有许多场景无法应付。当汽车制造商还在为车辆智驾系统可以在某些场景中有效转弯或制动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它可能忘记这只是正常的人类司机在相同的场景中的常规操作而已。

替代≠超越

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定是智能驾驶(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可替代人类驾驶,未来将基本不再有私家车的概念,车辆会以高度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为主;但是这不等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会高于人类驾驶,只是当所有车辆都是无人驾驶的时候,即便无人驾驶汽车会做出一些愚蠢的判断并执行也没有关系,因为所有车辆面对相同场景的执行都会一样愚蠢,在同步的状态下依然能保证安全。

智能驾驶可以替代人类驾驶,只不过依靠的不见得是车辆自身的运算能力或分析能力,而是要依托超高成本的立体智慧交通体系(路网)来实现;说白了就像是在玩具赛道里的四驱车;而想要依靠车辆智能终端完成全自动驾驶并超越人类驾驶安全性,理论上很难说得通,因为只有人脑可以感受情感,只有人脑赋有非定式的创造力,也只有人脑可以构建思想。通俗来说就是只有人类驾驶才能在必要的场景中做出权衡,而智能驾驶可以做出系统程式认为正确的选项,但是其选择的选项很有可能造成车毁人亡。

比如在汽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汇的场景中出现异常情况,智能驾驶系统怕是连最为基础的“让速不让道”都无法实现,甚至无法理解;或者在可以选择变道避让、会造成车辆失控但不会严重碰撞的场景中,人类驾驶可以基于对生命、财产与赔偿代价等多重因素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分析,并做出避让与可控碰撞的驾驶动作,而智能驾驶系统能选择执行方案大概率只有碰撞。

都是事件驱动,可是人类驾驶可以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内运算出超大量的数据并做出符合逻辑与道德的选择,而智能驾驶很有可能表现出愚蠢或残忍。

结语:

完全、高度或高阶智能驾驶的名称总会令人产生幻想,可是面对机器不用有太多的幻想,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更多需要依靠路网而非车辆终端,届时不论是华为鸿蒙智行、特斯拉还是其他车企的车辆都能融入。这看起来像是技术驱动产业变革,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或许恰恰相反,只是实现的结果或许是相同的。

所以判断智能驾驶能否超越人类驾驶应当不难,有没有智慧交通路网应当是最佳参考。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